無人貨架再退潮,京東到家宣布項目調整,曾預計10月盈利
原標題:無人貨架再退潮,京東到家宣布項目調整,曾預計10月盈利
曾經站在風口的無人貨架項目,在目睹了眾多創業者倒下之后,這次送走了一位巨頭。
12月19日,多家媒體報道稱,京東到家Go無人貨架“倒閉”,全國大批量裁員,深圳貨架將由餓了么接手。
對此,京東到家回應稱,近期對無人貨架項目進行了調整,以更好地聚焦公司的零售主營業務。同時,京東到家否認裁員一說,表示內部提供了轉崗機會。至于退出的原因,京東到家方面表示,現在整個行業都在收縮,京東到家的無人貨架項目此前也屬于測試性,網點主要布局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
無人貨架是近兩年隨新零售概念而興起的新型支付場景,在寫字樓、社區、車站等有流動人群的開放空間內,放置一個無人看管的貨柜,放一些日常飲料、零食、水果等,由消費者借助二維碼完成開柜、取走商品、付款的操作,早期由于其貼近用戶的線下特征和支付的便捷性備受資本的青睞。
京東到家GO
京東到家是京東在2015年推出的O2O生活服務平臺,主營業務包括京東到家、達達以及京東到家GO。其中,京東到家GO為京東2017年9月推出的無人貨架業務。
最早期,京東到家無人貨架的陳列形式是“開放式貨架+冰箱”,根據貨架所入駐場景的客流規模進行自由自合。開放式貨架入駐寫字樓的標準是公司人數不低于30人,冰箱入駐標準是公司人數不低于80人。在貨品方面,主要涉及日常零食、飲料、下午茶,以及部分鮮食(早餐、乳制品、果汁等),依據不同設備有所調整。
2017年11月,京東到家Go上線2.0智能貨柜版本,除了售貨功能外,這種貨柜自帶人臉識別、重力感應、智能庫存管理和智能廣告牌等功能。
12月,達達-京東到家CEO蒯佳祺在出席公開活動時表示,京東到家Go是京東到家全場景消費戰略的重要一環,未來將融合京東到家平臺、智能貨柜、線下門店三種業態,構建完整的全場景、全時效、全品類的消費者購物需求解決方案。
2018年7月,京東到家GO 3.0 智能貨柜投入市場,并計劃年底前新增5000個貨柜點位。3.0的新版本實現了動態視覺識別和重力感應的雙重互補技術,將異常訂單率降低至1%,并且更加智能,可避免前兩代產品出現的貨損率問題。
京東到家Go負責人江軍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京東到家Go在北京和成都的無人貨架已經實現了打平盈利,預計到今年9月或10月將會在全國實現整體盈利。
但話音未落,京東到家Go就終止了它的擴張步伐。
曾經風口
2017年年中無人貨架風頭正盛之時,曾創下半年內涌現超過50家創業公司、拿到接近50億元人民幣風險投資的“壯舉”,遠超過當年共享單車創下的30億元紀錄。
在這些創業公司之中,也不乏昔日大佬的身影,如原大眾點評COO呂廣渝創辦“猩便利”,原回家吃飯團隊創辦“七只考拉”,原聚劃算總經理閻利珉創辦“果小美”,原美團COO干嘉偉和美團華東大區總經理殷志華創辦“番茄便利”等。
資本市場火熱,各大巨頭也紛紛入場想要分一杯羹,2017年年底,阿里聯合美的集團推出“小賣柜”;獵豹移動旗下推出的“豹便利”,剛剛上線就鋪設了5000個點位;京東到家推出京東到家Go;順豐的無人貨架項目“豐e足食”也在11月底宣布正式運營。
此外,諸如每日優鮮、餓了么、便利蜂、盒馬鮮生、三全鮮食、良品鋪子等獨角獸們,也都基于既有的相關業務,先后將各自的觸角伸向了無人貨架。
但大佬云集并不能改變無人貨架因急速擴張而導致的運營團隊良莠不齊、商品損壞率高等問題。“用點心吧”創始人易濤曾經算了一筆賬,以從武漢一級供應商處拿貨為例,零食的毛利率約41%,貨架成本270元,一周補貨一次的話,運營成本大概占30%。這樣一來,公司鋪設到300個貨架時,可以實現盈虧平衡,到2000個貨架時,凈利潤大約在8%~10%,這意味著貨損10%是一條生死線。
然而在具體情境中,“用點心吧”的零食貨損數據不斷爬高,甚至出現過單次貨損達到50%的情形。運營半年下來,“用點心吧”鋪設貨架的峰值為70個,其中超過30%的貨架因貨損超10%而不得不撤柜,僅有14個貨架貨損率控制在了5%以內。
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由于貨損率高、商品種類少、市場競爭激烈,無人貨架盈利艱難,基本只能靠燒錢發展。
進入2018年,無人貨架風口已過,行業寒冬降臨。
年初,猩便利被爆因資金鏈危機將撤出三四線城市,其后被官方解釋為業務調整。3月,便利蜂替換智能貨柜,將已鋪設簡易貨架的49個城市撤掉近八成。5月,七只考拉聯合創始人單長江證實貨架業務被關停。6月,哈米科技發內部信宣布進入“過冬模式”,以股票抵發員工部分工資。7月,果小美上線“寶貝倉”業務,整體模式接近微商,而跟原來無人貨架主營業務關聯不大。
為打敗京東而生
布局無人貨架業務,并不是京東到家走的第一條彎路。
2015年3月,京東宣布業務升級,正式成立O2O獨立全資子公司,隨后將其更名為“京東到家”。 成立之初,京東到家旨在向用戶提供3公里范圍內超市商品、外賣送餐、鮮花配送等消費者日常生活必需品和特色生活服務項目,并基于移動端定位實現2小時內快速送達。
負責O2O戰略的京東副總裁鄧天卓還曾稱,京東到家的目的就是為了干掉京東。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京東到家在供應端和配送端都拉來了大牌伙伴合作。
2015年12月,零售巨頭永輝超市入駐京東到家;2016年4月,京東到家宣布合并三公里物流眾包平臺達達,為京東到家物流網絡補強;10月,京東到家與沃爾瑪達成戰略合作,約30個城市200家沃爾瑪門店獨家上線京東到家。
但一路高歌猛進的京東到家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2017年1月,京東到家宣布將關閉家政、按摩、洗衣等上門服務,專注其超市生鮮等主營業務。而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從2015年上線到2017年年初近18個月內,京東到家累計融資超過6.5億美元(約合44.8億元人民幣),但和大幅投資相比,京東到家業務雖然在部分城市已經非常接近利潤,但依舊未實現盈利。
此后,除新推出無人貨架業務外,京東到家并未有太大動作。直到2018年8月,京東到家宣布完成新一輪5億美元(約合34.5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分別為沃爾瑪和京東。
10月,京東到家提出“百城計劃”,預計在2019年內完成超過200座城市核心區域的全面覆蓋。12月14日,京東到家宣布與屈臣氏達成品牌合作,超過1200多家屈臣氏門店上線京東到家。12月19日,對京東到家Go無人貨架業務作出調整。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4月,京東到家已覆蓋30多個主要城市的10多萬家實體零售門店,注冊用戶 5000 多萬,月活躍用戶超 2000 萬。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12-24
- 12-2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